設計師的個性與特徵
在『設計品牌』一書中,閱見一段有趣的資料,讓大家看看是否真有其事實!。 作者<原田進>提到,雖然都是『設計師(design) 』,卻有分為時裝設計師、建築設計師等各種專業領域。 縱觀至今我所認識的設計師,都是在不知不覺中在符合他個性的專業領域裡安頓下來
,例如具備感性的、直覺的人,大多投身於海報和廣告等『平面設計師(Graphic Designer)』;而具備計畫性、細緻和耐性的人則化身為『編輯editorial(網頁)設計師』;喜歡創作且長於計算、以邏輯性思考事物得類型變成『產品(product)設計師』與『建築設計師』;像作家類型的埋頭苦幹型多半是成為『工藝(craft)設計師』。
---------------------------------
(嘻)而我所認識的台灣設計師大多都文武雙全(非人個分裂),例如:產品設計師,通常身兼室內設計;平面設計師身兼插畫家再兼文案;而網頁設計師就更利害了,身兼魔獸世界(wow)的團長大有人在。最後身為設計家族的一份子,相信只要能夠在其專業領域中,對於其市場保持高度警覺,對於任何設計給予最正確的詮釋,才能不失職業道德,不失國家對於市場的競爭力,國家競爭力就等於設計師的競爭力。
也來你家參觀~:)
回覆刪除關於設計師個性領域的分類真是有趣,也讓我好好地思考了一番..常覺得生活中的創作甚至生命的追尋,都與設計的精神相連結,找到自己的領域棲身,就像找到自己的個性與思惟反映,然而大家都常跨界演出,因為人都是很多面向的,需要不同的創作型式與管道來滿足....
那如果是個沒自信、沒創意、只有耐性、速度快,是否也能算是設計?我總認為,只要是認清自己的長處與短處,什麼樣的人都可以是設計師~~也所以設計師幾乎都有跨領域的表現及演出~~但是,真的能讓設計師有"設計師存在感"則是需要大家的讚許與認同,即使不是本科系的也能稱之"師"吧!!
回覆刪除TO 北歐四季:
回覆刪除最能夠滿足設計師的,因該就如may所說的"備受肯定"所以不斷的追求備受肯定的專業與作品,關於設計師個性領域的分類,曾經讓我懷疑過自己的專業領域在那,而你所提到的設計精神是個重點,就如同代表著每位設計師的精神,而創作多元化,就代表著設計師的風格。
TO MAY:
回覆刪除只有耐性、速度快,當然也能稱為設計。畢竟每個客戶的要求不盡然相同,而創意也不是設計的必然條件,如同"品牌設計師"就無法講求創意而忽略了市場性的重要。
"師"是一種最尊敬的稱呼,也是最親密的稱呼,因為認同"他"、也因為了解"它",我們會稱呼"老師",但絕對不會稱呼他"那位指導員,或那位數學知識長"。為自己定位,了解自己的職場競爭力,是一種絕對的知識與自我認同。有許多人無法為自己定義明確的職稱,原因有很多,但主要是未了解到身為"師",必須具備那些能力、那些知識,或那些道德倫理,而各行各業都有"師"的專業人才,只是大家是如何稱呼她們的呢?大家了解他們的專業,或是尊重他們的專業嗎?...每個人都需要被認同、肯定,或是被關心,我們才因而更有自信!尤其是被需要我們的人肯定吧^^
那本書我前一陣子才買喔
回覆刪除還沒看完
基於現在市場對於行銷的重要性
所以買了這本書來看
最近SEO這話題也很熱
果然是學海無涯阿
我會努力的!!
TO 咩咩超:
回覆刪除"品牌設計"的重要性,絕對是市場行銷的利基石,對於自己的產品沒有明確的方向與精神,再多的行銷,再多的曝光,都只是賣雜貨,而不是賣產品。"品牌設計"作者也提到一個重點,畢竟日本與台灣的市場大不相同,對於品牌的認知也不同,所以讓我們好好參考作者(原田進)這本"設計品牌",一起努力,用台灣的文化,創造出最佳化的品牌。
而設計真的是學海無邊,很開心有"咩咩超"也在研讀此書,其實我在本書中,遇到不少疑惑,不如看完的時候,我們再來個研討會好了,一起努力吧!
說得很正確啊!我的朋友中的確皆是平面兼插畫和文字,愛3D和網頁設計的都愛魔獸,我自己則曾經有過非常挫折的時期,質疑自己為什麼只對平面有創作欲望而對於多媒體感到非常棘手,現在看開多了...(雖然看開也許不算好事)
回覆刪除回覆 Michel
回覆刪除就像原田進說的吧,具備感性的、直覺的人,大多投身於海報和廣告等平面創作,我想妳是一位非常感性的女性,對於多媒體的創作感到棘手的原因,因該是覺得有太多的限制吧(我亂猜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