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6

最露骨的台北地標 (漢德民生大樓)




沒有坐過捷運,因該也看過漢德民生大樓,在捷運尚未為復興北路帶來方便,它已為台北帶來國際目光

,告訴全世界,1998年的男人,當然也可以展現的夠露骨,沒有美麗又露骨的建築,就絕對沒有浪漫又露骨的男人。看過它1998年的風光,當然2098年的它,依然稱得上是時尚建築。

大樓檔案
CEC Headquarters-1998年
高度-60.8米
樓層-13層
建築師-姚仁喜
用途-辦公樓

‧榮獲美國南加州結構工程協會(The Strctural Engineers Association of Southern California, SEAOSC)2000年最佳結構工程獎
‧台灣世邦魏理仕評選為2005年台北十大辦公大樓

建築設計
大樓外觀以8根超大的支柱試圖塑造企業形象,這種特殊結構外露(exoskeleton)手法,使建築物具有獨特風格。在配置上,為了讓民生東路的正面比較氣派,從人行道退縮的量體配置導致大樓背面的服務核深度不足。復興北路以抬高地面的方式阻隔人行道與留設開放空間的作法也值得爭議。

大樓在整個系統上採用了許多新的的技術,除了結構系統(SRC+SS)由結構外露的八根清水混凝土柱及90°的Bracing共同撐起26x26米的玻璃盒子(absolute glass box)之外,智慧型的電梯控制系統,精細的施工品質及密度也是少見的,更由於採用了這種特殊的結構系統使得她在施工的程序上也和一般傳統的工法上有所不同。


10 則留言:

  1. 天呀!沒經你這麼一整理,都忘了老在1998年它就鐵睜睜的佇立在那裡了!
    記得當初業內還一堆人猛推論說這設計是出於日本人之手!想來也算有趣!^_^

    好的設計、不因時間而褪色,好的整理、讓設計的回憶更顯風采!贊一個!~

    回覆刪除
  2. Leo"設"事未深,經過BEN大的一筆,彷彿可以感覺到,當時對於此(漢德)的一陣熱潮,哈!BAN大果然是知識豐富的老設計,不過非常感到驕傲的是,在1998年的台灣建築早已走向國際;而在近10年後的今天,還能與BEN大一起交流這份知識與喜悅。
    不過,全球的"年輕"設計師,都是向東看。還好當時大家沒有把這個建築猜想成歐洲或是其他國家的設計師之手,台灣設計依然是有頂尖老手的。

    回覆刪除
  3. SOGA!原來背後的故事是這樣喔...每次經過都不禁好奇這棟充滿現代風格的大樓是誰設計的...感謝介紹!

    回覆刪除
  4. TO 牧民
    原來牧民兄跟我一樣,每次經過都不經想多看它一眼,這真的是非常養眼、非常露骨的建築,於是忍不住拿著像機把他全收藏起來了,牧民兄也介紹非常多的設計作品,讓我們為這美麗的城市多添上一筆吧^^

    回覆刪除
  5. 每到週末,來來回回在這個路口等紅燈的次數不下個五次十次,一直覺得這棟大樓不論白天晚上,看來就是特別。因此一看到這篇的title插圖就認出來了,好的設計果然是連我這門外漢都能夠感受到那不凡的氣質的。

    回覆刪除
  6. 我每次經過也都有不同的感覺,因為特別美,所以吸引我!只是每每看到他都會有些感觸和強烈的對比,台北10年前就有如此出色的建築,為何10年後的捷運,感覺卻像是10年前的設施。所以同樣都經過設計,設計者是否能謹慎且計算每一筆預算也是很重要的關鍵。

    回覆刪除
  7. 我也好喜歡這棟大樓,原來她已經有10年的歷史啦!我真是孤陋寡聞。
    因為工作關係常看國外建築書籍,最近想起我好像都不太注意台灣,所以買了一些介紹台灣建築的書籍,才發現,其實台灣的建築師,很多也很厲害嘛

    回覆刪除
  8. 希望有記者經驗的TINA, 有機會也能去訪問姚仁喜^^
    很開心~原來TINA對建築有興趣,對了!我對建築其實沒有什麼研究。我也是因為去年要離開台北,才會去研究"漢德"的歷史的,因為搬家後,經過他的機會就少了。

    歡迎TINA的來訪~

    回覆刪除
  9. 你離開台北,到哪去啦?
    你沒研究建築,可是怎麼感覺你對建築或設計很有興趣?

    回覆刪除
  10. 回覆 Tina :

    我現在居住在板橋,之前住在和德民生大樓附近,所以每天早上晚上都能看到它不同面貌^^
    我是學設計的沒錯,現在從事網路行銷以及網頁設計的工作,但對建築就是沒有研究過,只是單存喜歡建築,每天都會看到形形色色的建築物,介紹的書籍也越來越廣泛,覺得合胃口的就會去觀察一下^^

    PS:真是對不起!讓你誤解了,明明只是從市搬到縣而已,卻說的自己好像要離開都市叢林一樣,哈!

    回覆刪除